手机版
繁體版
网站无障碍
适老版
智能机器人
English
中央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 泸州市人民政府
您的位置: 首页 >新闻中心>社会民生

乡村行看振兴 | 徐生林:从包工头到茶园老板的蜕变

  • |
  • |
发布时间:2025-06-25 16:44:15 来源:泸州市纳溪区融媒体中心 阅读:

在纳溪区白节镇皇观村五组,隐匿于青山绿水间的一片茶园里,有一个身影总是在晨光初照时分便开始忙碌,他就是这片茶园的负责人徐生林。6月21日,记者见到徐生林时,他带着一群工人在茶园中除草,那专注而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创业历程。从一名在外闯荡的包工头,到返乡种茶的创业者,徐生林的人生轨迹如同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,令人动容。

图为徐生林走在茶山路上。  李梁文 摄

‌辍学务工,少年踏上坎坷征途

徐生林,1978年出生于一个风雨飘摇的农村家庭。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家庭经济困难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,压在他的心头。初中尚未读完,他便不得不辍学,稚嫩的肩膀过早地肩负起家庭的重任。14岁那年,当同龄的孩子还在校园里追逐嬉戏时,他已经踏上了外出务工的征途。

起初,他在家务农,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,汗水浸透了衣衫。然而,生活的艰辛并没有让他屈服,反而激发了他改变命运的决心。15岁那年,他跟随村里的木匠师傅学习手艺,从最初的笨拙到后来的熟练,他用汗水和毅力书写着自己的成长故事。16岁出师后,他开始独自接活,用一双巧手为乡亲们制造家具,以精湛的手艺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誉和尊重。

在外务工的日子里,徐生林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挑战。他曾在建筑工地上挥洒汗水,与钢筋水泥为伴;他曾在陌生的城市里漂泊无依,品尝着孤独的滋味。但正是这些经历,锻炼了他的意志,磨砺了他的品格,也为他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图为工人们在养护茶园。  李梁文 摄

木工到包工头,人生实现华丽转身

命运的转折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。在北京打工期间,徐生林通过村里的一个大老板叶永聪的介绍,逐渐接触到了建筑项目。他从最初的木工做起,凭借着勤奋和聪明才智,努力学习建筑图纸,边做边学建筑知识,逐渐在建筑行业崭露头角。那些日子,他起早贪黑,穿梭在工地之间,用汗水和智慧铺就了自己的成功之路。

工资从最初的15块涨到25块,他实现了自己买自行车的心愿,那一刻,他的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喜悦。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人脉的拓展,他开始带领小团队承接项目,逐渐成长为一名小包工头。然而,管理团队并非易事,利益分配不均、技能参差不齐等问题让他倍感压力。但他没有退缩,而是采取了公平竞争的方式,通过实际工作表现来决定谁当小工头。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团队管理的难题,也激发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。在他的带领下,团队逐渐壮大,承接的项目也越来越多,他的名字也在建筑行业里流传开来。

图为夫妻同心共筑茶园。  李梁文 摄

夫妻同心,返乡共筑绿色梦想‌

在外漂泊多年后,徐生林心中始终怀揣着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。每当夜深人静时,他总会想起那片养育他的土地和那些淳朴的乡亲们。2005年,他与教师妻子结婚,夫妻共同经营工程团队。生活的稳定并没有让他忘记初心,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返乡创业的决心。

2020年,在村党支部书记的鼓励下,他们毅然决定返乡创业,将发展目光投向了家乡的茶产业。然而,返乡初期,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。天旱缺水、工人不好找等问题让他们焦头烂额。但夫妻二人同心协力,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。他们流转周边村民的荒山,标准化打造茶园;他们学习茶叶种植和管理技术,积累管理经验;他们精心管护茶园,像照顾孩子那样呵护着每一株茶苗。在那些日子里,他们的身影总是忙碌在茶园之中,从晨曦到黄昏,从春种到秋收。

妻子熊秦更是放弃了教师的稳定工作,毅然决定跟随丈夫回到家乡创业。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,为茶园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,他们相互扶持,共同面对困难,用爱情和信念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创业传奇。

图为村民采茶获得收益。  李梁文 摄

细耕茶山,规划美好未来蓝图

如今,徐生林的茶园已经初具规模,承包了1000亩茶园,其中1/3已经投产,年产干茶5000斤。茶园里,一片片翠绿的茶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仿佛是大自然赐予他们的最好礼物。他不仅通过土地流转为村民增加收入,还支付村民采茶、务工等费用共计约100万元。茶园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,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,也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。

对于未来,徐生林有着清晰的规划和美好的愿景。他计划打造自主茶叶品牌,结合苗族文化开发文旅项目,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家乡的茶叶。他还打算引入直播带货及人工智能管理(智能灌溉、民宿管理),提升茶园的管理效率和茶叶的附加值。在他的心中,有一个更大的梦想:将村里的万亩茶园整合起来,形成规模效应,带动更多村民致富,让家乡的茶产业蓬勃发展,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。

图为孩子们到茶园体验采茶除草。  李梁文 摄

在徐生林看来,茶产业不仅是一项事业,更是一份责任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家乡的茶产业走出大山,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。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勇于追梦、敢于担当,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徐生林将继续书写他的创业传奇,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属于他的绿色梦想。(纳溪融媒记者:李梁文)

编辑 | 艾雪     校对 | 刘羽

责编 | 杨茂     编委 | 廖胜春


乡村行 振兴 包工头 茶园 老板的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