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繁體版
网站无障碍
适老版
智能机器人
English
中央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 泸州市人民政府
您的位置: 首页 >新闻中心>社会民生

泸州帮扶工作队:牵住“牛鼻子” 让群众过上“牛日子”

  • |
  • |
发布时间:2024-12-03 08:58:50 来源:泸州市纳溪区融媒体中心 阅读:

近年来,泸州市帮扶工作队抓住稻城“亚丁牦牛”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,通过带动当地干部群众学习新发展理念、引入新管理模式、注入新发展动力,全力培育和发展稻城牦牛产业,为稻城农牧民开拓出一条致富增收的新通道。

图为稻城县省母乡牦牛养殖场。  刘跃先 摄

“强”基固本,造就产业发展“骨血”

为推进稻城牦牛产业发展,工作队充分发挥援建资金的撬动作用,投入200多万元提档升级省母乡牦牛养殖场,培育本土农业企业,实现了从“牦牛养殖——牦牛屠宰——牦牛肉加工销售”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。“牦牛养殖场的建设不仅可以带动产业的发展,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转变群众观念,培养群众将资产转变为资金的意识;通过规模化、标准化的养殖方式,提升牦牛经济效益;将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量化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,增加就业岗位,实现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。”泸州帮扶工作队领队郭辉洋说。“通过牦牛养殖场和村集体、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,省母乡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10万元的收入。”省母乡宣传委员斯郎作姆说。

“穗”才汇聚,建起产业发展“纽带”

“我援建稻城先后有四五年时间了,一直奋战在农牧业战线上,经过我们的帮扶,稻城的土豆粉厂、蔬菜大棚、稻城飞鸡繁育基地,特别是牦牛养殖场实现从无到有,还是成就感满满!”工作队的老队员潘春梅说。乡村振兴、人才是关键。为此,工作队创新打造“稻穗”人才品牌,通过“传帮带”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“线上+线下”等多种学习培养途径,举办牦牛养殖专业技术培训10期,培训农牧群众200人次。先后选派20余名稻城农业干部到纳溪学习锻炼,7名纳溪畜牧兽医方面专业干部到稻城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挂职帮扶,为稻城发展壮大牦牛产业打下坚实人才基础。工作队还加强与高校的合作,通过“校地共建”,邀请四川农业大学牦牛养殖相关领域专家教授,到稻城开展牦牛科学养殖、疫病防控等前沿养殖新技术培训,助推稻城牦牛产业发展。

图为稻城县省母乡牦牛养殖场。  刘跃先 摄

“纳”力同心,架起产业发展“桥梁”

“稻城资源丰富,比如畜牧业发展有良好的基础,但受地域环境影响,传统农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,现代化发展水平不高。”泸州帮扶工作队领队郭辉洋说。为此,泸州帮扶工作队首先从发展思想上入手,积极牵线搭桥,促成稻城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与纳溪区农业农村局签订合作协议,建立“一对一”结对帮扶关系,常态化开展互访活动,让纳溪“三农”先进经验做法在稻城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工作队还利用援建资金帮助稻城县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基金,参与制定《稻城县扶持养殖发展暂行办法》,通过明确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标准、扶持对象范围,以及联农带农机制等,全力助推稻城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的建立,加快稻城乡村振兴步伐。

来源:通讯员 刘跃先

编辑:艾雪

责编:杨茂

值班编委:廖胜春


泸州 帮扶 工作队 牵住 牛鼻子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