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,纳溪2项非遗参加
5月28日至6月3日,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蓉举办。纳溪区护国陈醋、蝴蝶画等两项非遗参展。
据了解,本届非遗节以“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”为主题,由四川省人民政府、文化和旅游部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、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,创新推出“主宾国+主宾城市”办节式,汇聚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,邀请国内40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台交流,系统展示非遗与科技融合成果。
图为蝴蝶画非遗传承人王世宏。 (王世宏工作室供图)
此次参展的蝴蝶画简称蝶画,是我国独有画种,画材取于蝴蝶之翅,全手工剪贴而成。蝶画制作者在制作蝶画时,选择不同外形的蝶翅巧妙组合,强调结构与色彩的关系,运用疏、密、厚、薄的手法,以充分体现每种蝴蝶翅翼的独特之处。一幅好蝶画作品,往往能体现出作者的想象力、绘画功底和蝴蝶知识,每一幅成功的蝶画作品,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,具有颇高的欣赏价值。
来自纳溪区的蝴蝶画非遗传承人王世宏,从事蝴蝶画创作三十多年,利用人工养殖的非国家保护类蝴蝶品种,而精心制作蝴蝶蝶翅画。此次他带着蝴蝶画亮相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,受到广大非遗爱好者的喜爱。“参加活动不仅是一次对蝴蝶画的展示,更是一次促进非遗交流的宝贵机会。”王世宏说,接下来,将继续加大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力度,让更多人了解蝴蝶画。
图为护国陈醋酿制过程。 (纳溪融媒供图)
护国陈醋传统酿制技艺距今已有135年酿造生产历史,据《纳溪县志》载:清末,护国陈醋第二代传承人刘再儒获酿醋名师张子清祖传秘方和技艺,创办“福泰长”酱园厂,历经十代传承。护国陈醋传统酿制技艺源于中国传统固态发酵技艺,核心技艺归集为采药制曲、蒸煮糖化、日晒夜露、淋醅灌装四大步骤,细分36道主要工序,匠心传承、手工酿制,历经1000余天自然发酵陈酿,成就了“醋香浓厚”“酸味纯正”“回甜爽口”“余味悠长”“久存不腐”的调味佳品,形成巴蜀风味独具特色的传统酿造技艺,是川派麸醋酿造的杰出代表之一。
账号+密码登录
手机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