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繁體版
网站无障碍
适老版
智能机器人
English
中央人民政府 四川省人民政府 泸州市人民政府
您的位置: 首页 >新闻中心>基层传真

纳溪区作家协会开展“相约大渡口镇 好享美丽乡村”采风纪实

  • |
  • |
发布时间:2025-04-10 18:55:05 来源:泸州市纳溪区融媒体中心 阅读:

“作家们,这一大片就是鸿马农业公司正在建设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地,有休闲观光区、蔬菜种植区......”4月9日,在大渡口镇打造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的凤凰湖村鸿马农旅融合基地的施工现场,泸州鸿马农业公司总经理马兴向采风的作家们介绍着,放眼望去,工人们在有序施工,灵巧运作犹如舞者在跳动,地上那些刚铺设的砖头,还未舍弃泥土的颜色,却显露出一股淡淡的清新气息。这一组喜人的镜头,仅是纳溪区作家协会常态化开展采风活动的一个场景。

当日,春光明媚,万物勃发。纳溪区作家协会组织10余名作家走进大渡口镇,开展“相约大渡口镇,好享美丽乡村”为主题采风活动。作家们沿着光明村沿江蔬菜大棚基地、顺成和庄园、民生村茶山、凤凰湖村乌木水寨、鸿马农业公司农旅基地等特色线路深入走访,用脚步丈量乡村发展脉络,用笔触记录大渡口镇在万企兴万村、产业振兴、生态宜居、农文旅融合等方面的生动实践,共同感受产业兴、生态美、百姓富的和美乡村画卷,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。

图为采风活动现场。  李小波 摄

菜园子连着好日子,和美乡村展新颜

上午9时,采风团首站抵达光明村沿江蔬菜基地。放眼望去,连片的蔬菜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千亩菜田沿江铺展,青翠欲滴的时令蔬菜与奔流的长江相映成趣。

“我们依托长江沿岸肥沃的沙壤土地,发展‘错季蔬菜+绿色有机’种植模式,产品直供纳溪、泸州、重庆等地,亩均年产值达2万元左右。”光明村党支部书记胡业彬介绍道,近年来,光明村以“五好两宜”和美乡村试点建设为抓手,通过“企业+合作社+村集体公司+农户”模式,基地带动周边10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超2万元。同时引入智能灌溉、生态循环技术,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融合。

采风中,作家们迈开步子,俯下身子,脚沾泥土,穿行在蔬菜大棚间,与农户亲切交谈,聆听着土里“长”金的故事,倾听村民讲述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科技兴农”的变迁,大家纷纷感叹:“土地里长出的不仅是蔬菜,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。”

当大家看到光明村道干净平坦,村社食堂修葺一新时,区作协成员李革情不自禁感叹:“这里不仅产业强,环境更美,‘外在颜值’与‘内在气质’兼具,处处彰显着乡村振兴的新风貌。”

果香酒香醉客人,农旅融合谱新篇

采风团走进顺成和庄园,浓郁的果酒香气扑面而来。在果酒产品的展示体验区,作家们听取庄园的情况介绍,了解到庄园依托纳溪盛产的柑橘、杨梅、猕猴桃、李子等水果,开发出10余种特色果酒,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,并依托酒文化打造集酿造体验、民宿休闲、农业观光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。

作家们边品尝着琥珀色的果子酒,聆听讲解员讲与周边村庄共建“庄园综合体”的故事,“我们不仅做产业,更在做‘体验’,做‘春赏花海、夏摘鲜果、秋品美酒、冬住民宿,四季皆有景,游客来了不想走’。”作家们边走边记,纷纷为“酒业+文旅+康养”的融合发展模式点赞。

“一杯果酒,酿出了乡村发展的‘甜蜜事业’。”作家们品尝果子酒后纷纷感叹,舌尖上的乡村经济,正酿出共同富裕的甘醇。而青年作家罗涛则表示:“顺成和的实践证明,乡村振兴不仅要‘种得好’,更要‘卖得好’‘玩得好’,让一二三产业在乡村大地深度融合、开花结果。”令作家们惊叹的是,庄园以“酒”为媒,串联起果林采摘、民宿体验、非遗工坊等文旅项目,打造“以酒促旅、以旅兴农”的产业闭环链。

茶香浸润幸福里,产业强镇劲头足

沿着蜿蜒平坦的茶香便道,采风团来到民生村茶山。从空中俯瞰,春山的茶园层层叠叠,如绿色波浪铺展山间。对面的山坡处,几个采茶人指尖翻飞,嫩芽落入竹篓的簌簌声与远处顺成和庄园的酒香交织成独特的“茶韵酒香”。

“我们村有百年种茶历史,近年来依托‘茶韵酒香幸福里’项目,改良茶树品种、建设茶叶加工厂,还开发茶文化体验、茶旅民宿等项目。”在点位负责解说的民生村女干部说,村里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,带动100余户村民增收,2024年实现户均增收入达2万余元。

据了解,“茶韵酒香幸福里”项目作为大渡口镇民生村“产业强镇”的示范项目,该村新开恳标准茶山350余亩,配套茶文化体验馆、茶旅步道等,并联动果酒产业推出“茶酒礼盒”,年综合收益超3000万元,带动周边200余人就业。

在民生村“五好两宜”示范院落,白墙黛瓦的川南民居错落有致,家家户户门前种着茶花、月季,院墙上绘着茶事壁画。“‘五好两宜’建设让村里通了柏油路、建了污水处理站,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现代生活。”采风途中,笔者邂逅民生村古稀之年的王大爷,他给我讲述“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”的故事,让我深切感受到产业振兴给乡村带来的巨变。

在“茶韵酒香幸福里”观景台,采风的作家们有的举起相机,“咔嚓咔嚓”记录这“绿浪接天、酒香绕梁”的画卷;有的若有所思地轻声吟颂:你站在观景台上看风景,看风景的人也在楼上看你;还有的拿出笔记本将“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”的故事也写入采风札记。

文旅赋能古村落,传统村落焕生机

采风团前往国家AA级旅游景区——凤凰湖村乌木水寨。乌木水寨是凤凰湖畔以根雕文化和知青文化为主题、以乌木建筑为主要形式呈现的乡村度假综合体。

据悉,乌木水寨占地40余亩,因三面环水,一面靠大山,是名副其实的一个水寨,且寨内的很多景观和酒店的装修原材料均为800多年乌木精心制作,因而得名乌木水寨。寨内餐桌椅、室内地板、吧台、凉台等,因乌木的稀有珍贵及追风除湿、镇宅辟邪等功效,大大提升水寨的吸引力。

乌木水寨的特色之一是其独特的建筑。寨内的房屋均采用乌木建造,建筑造型独特,屋檐飘逸,木雕精美,散发着古朴的美感。笔者曾记得有一文学爱好者留诗赞叹:乌木水寨美如诗,山水交融画不如。碧波荡漾春光溢,古朴建筑古意浓。翠树环绕云雾散,文化底蕴历久弘。游客留连心永恋,乌木水寨胜地中。

寻访乌木水寨,感受古韵新风交织之美。采风中,作家们漫步于乌木水寨,感受到古老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交融。“除了自然风光和独特建筑,乌木水寨还提供各种文化体验。您可以参观乌木博物馆,馆里陈列着形态各异的乌木艺术品,可了解寨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。”同行的大渡口镇工作人员说,寨内还有川剧和民俗表演,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底蕴。

“我们通过‘保护+开发’,将乌木文化、川南文化与生态旅游结合,去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,旅游收入超500万元。”据凤凰湖村党委书记邓国仲介绍,如今的乌木水寨,既是“活态”的文化遗产保护区,也是作家、诗人、摄影家和游客向往的“诗与远方”。

中午时分,作家们徜徉在乌木水寨美景之中,近距离触摸着乌木、农耕等器具,于水墨画般的景致中捕捉着乡愁与记忆。“古村守护的不仅是历史,更是未来。”一位作家在采风笔记中写道。

万企兴村农旅融合,工地跃动新脉搏

采风活动接近尾声,在纳溪区工商联秘书长、区作协名誉主席许志华推荐下,作家们又走进纳溪区工商联(总商会)执委企业——泸州鸿马农业有限公司。在公司总经理马兴岑的热情接待下,大家兴致勃勃地参观鸿马农业公司办公阵地,听取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发展规划等。

在鸿马农业公司如火如荼的农旅项目施工现场,只见观光区、种植区、研学体验区、生态餐厅区等主体结构已现雏形。“这里将打造集农业观光、科普教育、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综合体,预计七八月份竣工,届时将举办盛典仪式,欢迎大家来指导作客......”

乡村振兴,重在产业。望着热火朝天的工地,区作协一位老作家动情地说:“机器轰鸣声里,已听见乡村振兴和‘万企兴万村’行动的强劲心跳。”

以笔为犁深耕沃土,聚焦振兴新图景

“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,自然与人文在此处共生,大渡口镇的乡村振兴实践,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。”采风活动结束时,纳溪区作家协会主席闵其彬表示,此次采风活动,纳溪区作家们行走于大渡口镇田畴沃野、项目基地,穿梭于古寨新村,深切感受到大渡口镇在产业发展、生态治理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创新实践,为创作提供鲜活素材,接下来将组织作家们围绕采风中所见所闻,力争创作出一批散文、诗歌、小说、报告文学等作品,通过文学视角讲好大渡口镇“乡村蝶变”故事。

据悉,纳溪区作家协会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,持续开展“文学赋能乡村振兴”系列活动,用笔墨讲好纳溪故事,为建设“产业强、生态美、乡风好、治理优、百姓富”的美丽乡村贡献文学力量。

大渡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,期待更多文艺工作者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”,期待更多文艺工作者走进大渡口镇,用文学力量激活乡村文化基因,用文字、影像记录这片土地上的奋斗与幸福,共同助力“五好两宜”和美乡村建设迈向新高度,共同绘就“望得见山水、留得住乡愁”的美丽乡村新图景。

来源:李小波 

编辑:李小波

审核:闵其彬

值班编辑:彭双


作家 采风 乌木水寨 产业 大渡口镇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